close


點心時間, 姊姊吃完點心後, 很開心地自己把東西整理好, 準備放到教室.

(從上次整理完Gym Class就說要來整理preschool, 整理到現在快半年過去了, 終於有個譜了.)

在我沒有陪姊姊去上parent-participation的課之前, 我很難想像為什麼會有這種課. 如果一定要有家長陪, 什麼事都要家長自己來, 阿要老師幹什麼?

陪姊姊上完一年之後, 我的結論是: 這種父母一起參與的幼兒園真是全世界最好的發明!!! 不但幼兒有爸爸媽媽陪在身邊的安全感, 在爸爸媽媽的陪伴下學習, 慢慢學會獨立, 而且爸爸媽媽也可以觀察到/陪伴小孩的學習與成長. 如果不是因為有弟弟, 接下來的一年一定還會讓姊姊繼續上這種幼兒園, 或甚至幫她找co-op的學校.  (在co-op的學校, 家長要同時參與教案和教學活動的設計, 甚至假日也要帶小孩去掃廁所.)

Preschool Try Out (parent-participated, once a week)

姊姊滿兩歲之後, 我才幫她找學校. 因為捨不得每天黏在媽媽身邊的姊姊自己一個人上學(而且媽媽也覺得沒必要), 所以帶她去上這種要人陪的課. 我去這家問的時候, 剛好一歲半的班在第四個quarter有一個名額, 我們就這樣插進去上了六堂課(本來一個quarter八堂課, 後來我們回台灣, 最後兩堂沒上到). 一個星期一次, 每次2.5小時.

美國preschool根據辦學哲學的不同就衍生出很多種類來, Montessori, wardolf, academic-oriented, play-based, 教會學校(Christian, Catholic, Episcopal, etc)有的沒的. 這一家就是play-base, 望文生義, 當然就是給小孩玩玩玩. 通常這種學校也是標榜會配合小孩身體和智能發展.  總之, "去上學"就等於"去玩", 小人從玩中學習使用他們的大小肌肉, 學習團體生活, 學習和別的小朋友相處, 學習follow instructions. 完全沒有字母或生字或數字的教學. 想當然耳, 姊姊自然是上得不亦樂乎.


最喜歡的是在戶外的畫架上, 穿上小圍裙拿上畫筆隨便揮毫, 也喜歡幫車子加油, 還有就是那個完全可以自己來的小人洗手台, 真的是洗到媽媽要叫她不要再浪費水了.


其他像是玩沙, 吹泡泡, 黏土, potato heads, 或坐下來吃點心, 也是很愛的.


當然也會有唱唱跳跳或說故事等circle time, 大概就十五分鐘而已. 姊姊會跟著坐在circle裡, 可是完全not paying attention. 就像影片裡的唱唱跳跳一樣, 姊姊根本就是自己玩自己高興的.

(By the way, 影片裡的這首歌是媽媽非常喜歡的, 叫做May there always be sunshine. )

Parent-participation Preschool (once a week)

之前六次上完後, 過了一個暑假, 媽媽又幫姊姊報了下一個學年(一學年32週). 照姊姊的年紀, 她這時應該是要上一個星期兩次的班了. 可是那兩次是星期二和星期四, 那時候媽媽在lead 一個project, 剛好那兩天都要進辦公室工作, 不可能帶她去上學. 沒辦法, 只好幫她降級, 讓她去上小半歲的班, 一個星期還是上一次. 所以, 接下來這一年, 姊姊是班上最老的學生.

每一次上課的schedule都很固定: free choice 60 分鐘-->circle time 15分鐘-->snack time 20分鐘-->free choice/teacher-parents meeting 30分鐘-->closing circle 10 分鐘-->拿貼紙 5分鐘. 再加上一些有的沒的transition的時間, 總共兩個半鐘頭.


老師會根據每週主題的不同, 給小朋友做一些art projects. 比如左上: 主題是蔬菜, 老師就買了青花菜紅蘿蔔檸檬等真正的蔬菜讓小朋友沾顏料隨便畫. 上中: 聖誕節到了, 就畫聖誕樹. 右上: ocean週, 給小朋友一塊石頭兩個眼睛, 給小朋友畫魚, 不過姊姊說她做的是crab. 下圖: 不知道主題是什麼, 左邊是做ants on the log (芹菜當木頭, 葡萄乾是螞蟻, cream cheese用來黏的, 做好了不可吃), 中圖就黏一些小木頭, 可能是做機器人或火箭吧! 右邊是小朋友作品放著等他們乾, 下課就可以拿回家了.

每堂課都會有一個主題, 第一次free choice的時間老師都會準備兩個與當週主題有關的art projects給小人們做, 像是有一週的主題是"春天", 就給小人一張上面印了一隻蜜蜂的紙, 讓小人拿泡棉沾顏料在上面亂塗. 這種art stuffs姊姊完全沒興趣, 每次都是在媽媽的淫威之下, 兩三分鐘草草了事, 然後跑去玩玩具. 這個學校的教育哲學之一是要讓小孩自己選擇他們自己想要做想要玩的活動, 所以, 媽媽還不能逼得太明目張膽, 不然是會給老師糾正的. 至於玩具, 就教室裡有個小人廚房, 積木, 小火車, 恐龍, 拼圖之類的, 室外有沙坑,  三輪車, 球, 和一個小小的姊姊幾乎從來不去玩的play structure.

circle time就唱唱跳跳講講故事, 其實跟圖書館的story time差不多. (圖書館的story time一次還有30 分鐘, 這裡兩次加起來25分鐘.) 姊姊聽不懂, 所以不是自己玩自己的就是隨便應付了事. 

snack time姊姊可喜歡了, 因為在家都沒有點心可以吃. 而且可以和其他小朋友排排坐吃果果的經驗也很新鮮.

第二次的free choice時間也是老師和家長開會的時間, 先一半家長留守顧小孩, 另一半被帶到小朋友看不到的地方, 這時候就是小朋友要學習獨立的時候, 雖然只有短短的十五分鐘, 可是常常中間有的家長就被叫回去了, 因為小孩子在教室狂哭不已. 十五分鐘後家長交換去開會和顧小孩.


教室裡有拼圖, 積木, 娃娃等玩具, 小朋友可以自己去拿來玩. 助教也會擺出黏土給小朋友玩. 有一陣子姊姊迷上騎三輪車. 姊姊是自己在這裡學會騎三輪車的.

媽媽第一次單獨留下姊姊去開會, 完全沒聽到老師在說什麼, 因為耳朶一直朝著教室的地方拉, 頭也不停地回望. 看來是媽媽比較難離開姊姊. 前一班, 媽媽完全沒有會開到一半被叫回去過, 可是在下一個學期, 媽媽被叫回去的次數就多啦! (姊姊哭到沒有人可以安撫下來.) 那時候媽媽大肚子, 老師的解釋就是"因為媽媽大肚子". 生活中的改變會令小朋友沒有安全感. 後來弟弟出生就好了.

通常老師家長開會時, 助教會在教室擺出黏土和一些操作性的玩具, 戶外通常也會擺個water table, 天氣熱的時候就玩水, 冷的時候就玩bird seeds. 有時候也會給他們玩玩bubbles或綵帶或氣球裡面裝鳥食等等.


這些操作性的玩具通常也是媽媽叫姊姊去玩她才去, 不過學期過了一半就養成習慣: 每個table都要去玩一次, 所以就會自己主動去玩了. 這些玩具的重複率算滿高的, 這樣對姊姊來說其實是很不錯的, 因為前一陣子不玩的東西過一陣子說不定就有興趣了, 因為重複所以就有機會再玩一次.


起風的日子就撕皺紋紙給小朋友玩, 看綵帶隨風飛舞, 玩得可開心了, 那還記得媽媽去開會不見了.

這樣一年上下來, 可以發現姊姊真的是愈來愈進入狀況. 最大的進步是出現在circle time, 不但會跟著唱還會跟著跳, 就是講故事時還是不專心.


Circle time的時候, 不用媽媽叫就自己坐好. 後來也不需要媽媽一定要坐在旁邊陪了.

能進入狀況的關鍵之一是因為這個老師的routine真的太routine了, 每個星期唱的歌跳的舞唸的rhyme都一模一樣, 姊姊到學期中幾乎都會背了, 當然跟著做就不會有什麼問題. 有一次我跟play group的一個媽媽聊起這個老師, 剛好她家哥哥以前也被她教過, 這麼媽媽就抱怨怎麼會有老師可以每個星期唱同樣的歌跳同樣的舞, 就只有故事書挑不一樣的講. 可是, 我倒是覺得這樣滿好的. 這時候的姊姊還是個非常需要routine and repetiotion的小孩, 就像同一片巧虎他可以每天都看連看兩個星期一樣. 如果老師每個星期都唱不一樣的歌, 對姊姊來說反而不會有什麼學習效果, 搞不好連circle time都坐不住.  



這是circle time的routine.

其實這個班中間還有一個插曲. 原來來教這個班的是一個新老師, 她說她之前教高中, 這是她第一次帶小小朋友(我猜她是退休了又來這裡教). 這個老師circle time的routine背不熟, 常常要看稿子, 問她問題也常不知道, 要去問助教, 家長老師開會, 都是讓家長討論, 自己無法提供什麼具體的建議, 平時也不太會跟學生互動. 第一個quarter結束, 我收到問卷, email和信件都有, 我沒回, 又收到了一次. 我問play group的媽媽, 這個學校有這麼重視家長的意見嗎? 那些媽媽說, 從來沒收到過問卷. 怪了! 後來, 第二個quarter結束, 就換老師了. 原來, 有家長(強烈地)反應給辦公室, 辦公室就發問卷問全部家長的意見, 然後就把老師給換掉了! 厲害! (我是說那些家長.)

至於家長的部分, 除了顧自己的小孩, 一個quarter每個人還得要sign up兩個工作, 像是帶點心(是的, 小朋友吃的點心也是家長帶的), 顧戶外安全的, 顧art table的, 顧戶外畫架的, 掃地清潔, 或幫老師準備art project要用的東西等等. 媽媽我不是大著肚子, 就是胸前背著弟弟, 所以一開放sign up我就衝去選那種不太需要彎腰掃地的, 像是顧戶外的畫架(補充顏料, 幫小朋友寫名字, 幫他們把畫好的畫拿去掛起來晾乾, 清洗畫板和畫具和地面)或是準備點心. 可是, 有幾次還是sign到顧art table, 那就真的很辛苦, 因為要彎腰下去幫小朋友寫名字(很低很低小朋友高度的桌子), 要處理紛爭, 要指導怎麼作, 做完了要清理亮粉膠水顏料, 要洗桌子還要蹲下去擦小桌子下面的垃圾.  還好大家都很體諒我們這種胸前背著小孩的人, 能自己弄的就不會讓我們做. 說"我們"是因為有五個媽媽大著肚子進來這個班, 在學期中陸續生小孩, 很巧的, 五個小baby都是男生. 還有一個媽媽預產期是六月, 沒趕得及在學期結束前生出來.


媽媽就這樣背著弟弟陪姊姊去上學. 弟弟會坐以後, 有時候就放下來讓他在地板上或草地上爬一爬, 不然被綁住一個早上也是很不舒服的, 當然媽媽背著弟弟一個早上也吃不消.

媽媽每次跟著姊姊去上學, 看到姊姊從一開始只喜歡玩廚房玩沙子, 到後來也會主動去拿拼圖, 去堆積木, 去騎三輪車, 甚至主動去做她的art projects, 真的是看到小孩子的長大. 媽媽最高興的是看到她和別的小孩的互動, 說真的, 有語言的隔閡, 其實沒有什麼互動. 可是姊姊知道誰是誰, 誰比她小(幾乎每個都比她小啦), 一起玩時總是會share, 有時候她在玩什麼, 別的小朋友來拿了她的東西, 她雖然會愣一下可是後來也都會讓小朋友一起玩(只要那個小朋友不破壞她的creation). 媽媽每次看到她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的樣子, 都覺得姊姊真的不愧是姊姊.   


這是scarlett. 不知道為什麼, 後來她很喜歡跟著姊姊, 姊姊畫畫, 她就跟著畫, 連吃點心, 也都指名要坐姊姊旁邊. 她的媽媽是這個學校的老師, 我們要上課的時候她媽媽也要上課, 所以她是班上唯一一個沒有媽媽陪的小孩. 我一直覺得這對她非常地殘忍.

當然, 上學嘛, 學到好的, 也會學到不好的. 點心時間, 姊姊發現竟然可以沒吃完東西就離開座位, 而且東西也可以不用吃完, 不吃完的東西還可以丟掉, 簡直就像發現新大陸一樣. 之後照著學, 跟媽媽argue總是有. 雖然老師總是對家長耳提面命, 孩子吃不下不可以強迫孩子吃, 但是媽媽還是堅持我的原則. 我告訴姊姊, 吃點心之前, 每樣東西都先拿一點點就好, 每樣都吃完後, 喜歡的才可以再多要一點, 這樣就不會浪費了. 還好姊姊受教, 自己的東西都還是有吃完, 也都是吃完了才離開座位.


奶奶和阿嬤來看弟弟時, 也都有陪姊姊去上學. 一聽到這樣一個早上, 自己玩一玩, "老師都沒有教東西", 每天還要二十幾塊錢, 兩個人都搖搖頭說, 帶去公園玩就好了!

另外也曾困擾媽媽的, 就是姊姊會學這些小小孩的態度. 有些孩子小姊姊將近一歲, 沒辦法接受指命, 他們的媽媽或老師叫他們做什麼, 他們還是我行我素, 比如circle time他們就是不坐在circle而要去外面玩. 姊姊有樣學樣, 有時候媽媽或老師跟她講話, 她頭一轉就跑走也不聽. 我還記得有一陣子, 每天進教室叫她跟老師打招呼, 她都裝沒聽到頭轉一邊去, 甚至跑走. 媽媽都會把她叫回來重來一次, 反而老師總是"教育媽媽"說"不可以強迫孩子做他們不願意做的事." 好吧! 我承認, 我是東方媽媽, 我有尊師重道的迂腐思想, 可是, 進教室看到老師打個打招呼是基本禮貌好不好! 雖然我喜歡西方這種尊重小孩的教育哲學, 可是, 有時候你們是不是尊重過頭啦!

就像前面說的, 這種隨便愛怎麼玩就怎麼玩的學校, 姊姊愛到不行, 更不用說還有媽媽陪. 不過中間我有慢慢灌輸她大了要自己上學, 像是巧虎上幼稚園沒有爸爸媽媽陪, I know a place 裡面的哥哥上學也沒有爸爸媽媽陪, llama llama misses mama 也是因為沒有媽媽陪. 每一次媽媽去和老師開會, 對姊姊都是一種練習. 到了最後幾次上課, 姊姊都跟媽媽說, "我可以自己上學, 媽媽你不用在這裡陪我. 你下課再來接我就好." 可是規定我一定要在這裡啊! 記得最後一次來上課, 姐姐也是一直趕媽媽回家. 媽媽真的很多感慨! 不只是感慨我的小女孩長大了, 而是這樣一路陪伴下, 看到了姊姊從完全的依賴到慢慢地獨立! 對媽媽來說, 這是多麼美好的發現啊!

 

Summer School (Twice a week for 6 weeks)

之後我們回台灣一個月. 暑假在同一個學校幫姊姊報名六週的summer school, 一星期上兩天, 媽媽只要來其中的一天就可以. 到底可不可以自己上學, 謎底終於要揭曉!

本來媽媽想說還是要慢慢來, 第一個星期媽媽還是兩天都來好了. 誰知道第一個星期媽媽去了星期二, 接著星期三背部嚴重疼痛, 只能躺在床上, 星期四還是起不了床. 那天早上爸爸送她去上學, 就把她丟在那裡去上班, 中午再去接她回來. 因為鄰居的小孩也在同一班, 我後來問那個媽媽, 她說姊姊很成熟很獨立, 一個人在那完全沒問題, 而且玩得很高興. 果然一路的陪伴是值得的.   


暑假天氣好, 就在外面circle time. 可是, 姊姊, 你坐在老師旁邊面向其他小朋友, 這樣看得到故事書嗎? (姊姊當然不care, 故事時間她就呈現放空狀態.)

後來媽媽沒有parent duty的那一天, 有時候會早一點去, 遠遠地觀察姊姊. 發現她雖然還是沒有跟別的小朋友一起玩(語言不通), 但是頗能自得其樂. 比如有一次看到幾個小男孩拿玩bubble的肥皂水在"洗車"(洗三輪車), 她也跟著拿了一塊海綿去洗車, 洗了大概有十幾分鐘. 還有一次在戶外畫架畫完了, 她左右張望, 等到了一個東方媽媽走過來就叫住人家不知道跟她講了什麼, 那個媽媽就幫她把畫拿去掛起來. 媽媽看到這一幕, 真的忍不住發笑, 這算是姊姊的survival skills吧! 我猜她一定以為那個媽媽會講中文, 所以就"物色"她用中文請他幫忙. 可是那是個日本媽媽, 還好人家看她的樣子也知道要做什麼. 前面說過, 因為鄰居媽媽也在那裡, 那個媽媽講中文, 也是我們play group的, 每次上課她都在, 所以姊姊有什麼麻煩也都會去找她. 像有一次, 她玩到忘記去尿尿, 尿褲子了, 就主動去找那個媽媽幫她換褲子. 再之前的一班也是, 媽媽和老師開會時, 如果她要去上廁所, 也都是找一個會講中文的媽媽帶她去. 所以姊姊還是有點小聰明, 知道要找什麼人幫忙.  


媽媽遠遠得看, 姊姊玩泡泡玩得正開心.

Summer school幾乎都是爸爸九點送她去上學, 星期四媽媽就中午放學時再去接她. 星期二因為有parent duty, 所以大概十點背著弟弟去和爸爸換班. 每次姊姊看到媽媽就說"媽媽你下課再來就好了啦!" 不然就是"媽媽你要回家啦! 我可以自己." 孩子, 媽媽是真的很想下課再來, 那媽媽的工作你來做好不好?

這六週的summer school真的是一段幸福的時光. 那時候姊姊也在上跳舞課了, 二四六都有課. 姊姊每天都等不及去上學, 又可以自己留在那裡玩. 每天都很高興!


有一陣子對畫架沒興趣, 暑假的時候發現可以一手拿一支筆兩隻手同時畫, 又喜歡玩了.


地上鋪張紙, 通馬桶的, 蒼蠅拍, 杓子, 鏟子, egg masher 等等道具, 就放在旁邊, 讓小朋友隨便創作, 用道具, 用手, 用腳都可以. 這是多麼美好的project啊! 也只有在這種學校才有可能吧! 不然誰在旁邊監控小朋友防止慘劇發生(整個顏料拿起來玩頭上倒), 畫完後, 誰清洗地板? I knew I would miss this very much. (這是媽媽和姊姊的"曾經滄海".)


summer school最後一堂課和老師和其他小朋友合影. Bye bye, our parent-participation school!


Summer Camp (4 mornings)

summper school上完, 休息了一個星期, 媽媽又幫她報名了一個連續四個早上上課的summer camp. 是的, 連preschool都有summer camp.

媽媽的想法是, 循序漸進地讓姊姊能夠自己獨立去上學. 先是媽媽每次都陪(陪了一年), 然後一星期只要陪一次就好, 一次讓她自己練習留在學校. 就是前面六週的summer school.  接著來個連續三四天都不要媽媽陪的來驗收成果. 這就是這個summer camp了.

這是一個全新的環境, 全新的老師和同學, 因為還是play-based, 所以跟前面學校的schedule和routine也都差不多.


家長不能進去, 只能從外面的小窗戶觀望. 這是closing circle, 大概在唱ring around the rosie, 姊姊是最左邊的那個.

第一天姊姊還很高興地去, 第二天也還好, 第三天據爸爸說她就不讓爸爸離開, 後來還哭了. 媽媽去接時, 問了在裡面幫忙的高中生助教, 她說她牽著姊姊的手去外面走走姊姊就好了, 之後還是有參與活動. 第四天就不太想去上學, 而且姊姊自己說她有哭, 媽媽問助教, 助教則說她沒發現姊姊有什麼不對. 所以想來是還好.

事實上, 第三天媽媽去接姊姊時, 透過小窗戶, 看到姊姊拿著做的面具不知道跟高中生助教問什麼, 助教沒注意到她, 她小小的身體跟在助教後面走著,  突然站著不動好像在哭. 門開了, 媽媽進去, 姊姊果然臉上帶淚, 看到媽媽馬上衝過來哭出來. 原來是她的面具上面的圖案一直會掉, 她要助教幫忙黏好, 可是助教在幫另外一個學生, 姊姊聲音又小, 也不知道助教是沒時間裡還是沒聽到, 沒理她, 她就哭了. 後來那個助教過來幫她黏好面具, 又拿了一個缺少的圖案給她, 姊姊就好了.

這種事在之前的學校是不會發生的, 因為總是會有一半的家長在, 每個work station也一定都有家長顧, 姊姊面具沒黏好, 搞不好她自己都還沒發現, 顧攤的家長就過來幫忙了. 可是一般的學校哪有那麼多人手, 姊姊這個年紀規定每班最多可以收到十二個學生, 一個老師對十二個學生, 哪忙得過來顧得了那麼許多? 這個summer camp因為是公家單位的, 又在暑假, 所以還有不少高中生來幫忙(拿cummunity service hours), 那一般的學校呢?

這個小插曲雖然讓媽媽覺得不捨, 但也讓媽媽覺得, 如果要學習真正的獨立, 學習怎樣自己照顧自己, 學習怎樣在需要幫忙時要求幫忙, 學習怎麼要求才會得到幫忙, 學習怎樣去應付挫折, 那就要去上一般的學校.  真實的世界是沒有那麼多好心家長隨時跟在旁邊的. 媽媽陪伴了姊姊這麼久,自以為不管是身體上或心理上都已經幫姊姊作好準備, 也觀察到姊姊其實都已經準備好, 是可以邁入另外一個階段了.

(其實媽媽真的覺得才不到四歲的小孩, 沒有必要一定要送出去自己上學, 只是因為有弟弟, 因為另一個原因, 加上姊姊也可以了, 也不是送五天, 所以還是決定讓她去試試.)

 

Full-day preschool (9:00-5:00, twice a week)

媽媽從四五月就已經在找新學期的preschool. 第一波看了四間, 選中了一間非常滿意的. 那是一所教會幼稚園, 一天只有兩班學生, 姊姊可以上的班是星期一三五三個早上. 教室不大, 但戶外有一個大草坪, 活動空間很大. 媽媽去看的那一天, 外面還擺了畫架, 連樹幹上面都圍著白紙讓學生可以畫畫. 有的小朋友在玩遊樂器材, 有的小朋友在畫畫, 有的小朋友自己換了雨鞋在水龍頭下面拿水和沙玩. 每個小朋友都好開心. 媽媽沒有想到出了parent-participation的學校, 還有老師願意讓小孩這樣玩的. 事實上, 這也是後來媽媽前後看了將近十間學校, 唯一一間外面還擺了畫架給小朋友畫畫的學校. (畫架是很messy的, 不但要隨時補充顏料, 幫小朋友換紙, 小朋友把自己畫得一團亂就算了, 老師事後要清畫架清地上也是一堆工作.) 媽媽隔天就打電話去報名, 那時候我們排wait list 上第一個. 負責人說暑假中間通常會有學生退出, 所以我們排上的機會很大. 可能學生都太喜歡這個學校了, 整個暑假沒動靜, 開學那天全部學生都回來, 姊姊當然就沒有學校念, 只好趕快再去幫她找別的.

之後又看了幾間. 媽媽想要幫姊姊找一個星期三天早上的, 可是開給姊姊這個年齡上的課通常都只有兩天早上. 兩個早上媽媽覺得不夠(不是姊姊上學時間不夠, 是媽媽顧弟弟的時間不夠), 後來決定送姊姊去混齡的學校, 一個星期上兩個全天.

這間不是媽媽首選, 而且挺貴的. (一星期只上兩天, 一個月要美金$540. 媽媽看到滿意的那間更貴. 這裡就是托兒費用嚇死人, 所以才會有一堆媽媽在家自己帶小孩賺自己的保母費吧.) 這家算是比較商業的學校, 有很多分校, 從六個月baby到八年級的學生都收. (幼稚園到八年級是全天的正規教育, 不是課後班.)  姊姊去上的這個分校規模比較小, 只收toddlers and preschoolers (2-5歲). 說她商業, 是因為我們可以選擇任何兩天, 還可以這禮拜上一三, 下個禮拜上二四. 不像其他學校, 很固定就是一三五或二四. 對媽媽來說, 這種彈性是滿重要的, 不然要帶姊姊去個什麼活動, 就要錯過一天的課, 損失很大呢! 當然, 缺點就是每次姊姊去遇到的同學可能都不一樣, 對她的交友是有影響的.

這間學校一樣是play-based, 還是一樣去那裡玩玩玩. 早上九點到先去戶外自己玩一個小時,洗手十五分鐘,  吃點心十五分鐘, 聽故事十五分鐘, 再在室內自己玩一個小時(通常會給小朋友畫個畫), 然後洗手十五分鐘, 剛好十二點到了, 吃午餐30分鐘, 午睡兩個小時, 接著又室內活動一個小時(玩玩具, 畫畫), 吃點心, 戶外自己玩一個小時,  然後就進來聽故事或看卡通等家長來接. (這樣一天要將近七十塊錢, 我電話上講給阿嬤聽, 阿嬤完全無法接受, 問我姊姊有沒有"認真玩", 我說沒有, 她都在發呆, 然後阿嬤就要我帶回去台灣讓她跟表哥一起上學, "還可以學ABC".)

之前參觀學校時負責人講得很不錯, 比如說戶外會有water table等東西, 室內活動也會給小朋友explore arts. 可是上了一個月下來媽媽其實有一點失望, water table我是從來沒看過, 畫架當然也沒有, 雖然老師會在外面放音樂帶他們跳舞或念故事. 所謂的explore art也不過就是叫小朋友拿顏料把當週的主題比如像是蘋果或南瓜塗上顏色, 或是把brown bag裡面塞些東西再塗上顏色, 這樣就是蘋果和南瓜了. 據說art也會跟當週focus的字母結合, 可是所謂的結合就是叫小朋友把漏空的字母B塗滿Blue color. 這樣的project跟之前學校讓小孩可以explore all kinds of textures and materials真的落差太大, 媽媽我一時無法適應, 雖然我可以理解一個老師對將近十個小朋友很難做任何複雜或要善後的project, 每天要工作八個小時也讓他們無法常常做出什麼變化. 媽媽我是曾經滄海難為水啊! 

至於姊姊, 她對這個學校只能用又愛又恨來形容. 前一個月每次我們drop off, 都要老師抱著大哭的她, 我們才能走. 可是我們一走之後她就好了. 幾次我出了校門再從欄杆外往回看(三分鐘之後吧), 看到老師牽著她的手在撿樹葉, 不然就是摟著她念故事書, 姊姊忙著撿樹葉或很平靜地聽故事, 也看不出來不高興. 每次放學去接她, 老師也都說她很棒, had a great day, 做了什麼什麼. 早上跟她說要去上學了, 她也不會抗拒不出門, 所以大概只是難捨和媽媽分開的那一刻.

當然一開始媽媽有威脅她, 媽媽說所有的課都是在一起的, 要上preschool才可以上跳舞課小動物的課gym clas. 不要去上preschool也可以, 可是其他的課也就不能上了. 所以她是為了她心愛的跳舞課和小動物的課去上preschool的.

媽媽後來想想, 一整天對她來說真的是有點長. 她個性被動, 不太會主動去找玩具玩, 媽媽觀察, 戶外活動她撿完樹葉就坐著發呆, 所以會覺得無聊. 當然那些只是拿筆畫畫的的art對她也是過於簡單又沒什麼新鮮感. 而且她已經不午睡了, 還要躺兩個小時, 大概也難熬. 還有就是語言問題, 姊姊在家那個嘴從來沒合過, 要她一整天都不講話(因為不會講英文), 也怪難受的吧!

雖然媽媽有想過半天的課對姊姊還是比較適合, 可是姊姊上全天對弟弟是比較好的 -- 弟弟早上那一覺不用睡到一半被媽媽挖起來去接姊姊, 而且下午那一覺也可以沒有姊姊的干擾好好睡. 自從姊姊去上全天的課後, 雖然一星期只有兩天, 但弟弟的黑眼圈就慢慢消失了.

有一天我們從一個媽媽陪的play and learn class 開車回家的途中, 姊姊可能有感而發, 突然跟媽媽說:"媽媽, 我想回去上小班的課, 我不要上大班了." 媽媽跟她說以前媽媽陪的preschool是小班, 現在不要媽媽陪還要在學校睡覺的preschool是大班, 長大了當然要上大班. 媽媽聽她這麼說還是覺得不捨. 果然還是喜歡上學, 只是不想自己上學! 好吧! 把這個月念完, 如果還是很不喜歡, 那媽媽就再去找媽媽陪的學校. (不然花那麼多錢讓她去坐著發呆真的很浪費!) 姊姊去上媽媽陪的學校, 那就換成要把弟弟丟到保母家給他哭了! 弟弟應該會哭得比較慘, 黑眼圈也會重現江湖吧!



姊姊在之前的媽媽陪的preschool下課後, 高興地拿著她的畫, 一路飛到停車場.

 

關於老師

這是提外話了!



點心時間, 老師坐下來和小朋友一起吃東西一起聊天, 還會拿一張紙把小朋友的回答寫下來.

Play group有一個小朋友A還繼續在姊姊之前媽媽陪的學校上課. 有一天, 媽媽問起A今年上學的情形, 那個A媽媽跟我說她覺得她家小朋友今年"好像被一個不太好的老師老師教到". 剛開學, 才剛上兩次課, A媽媽還沒什麼感覺, "不太好"這個comment是來自於E媽媽. E媽媽就是我的鄰居, 他兒子暑假和姊姊同一個班. 所以, 這個"不太好"的老師就是姊姊暑假的老師. 我聽了,  覺得很驚訝! 因為, 我覺得那是一個很棒的老師.

E媽媽覺得不好, 是因為她覺得老師circle time都沒有怎麼準備(compared to 之前更小班的老師), 以前小班的老師唱唱跳跳還會有些道具, 講故事也會有道具, 可是這個老師都沒有. circle time就和小朋友聊聊天, 讀一本書, 再唱一兩首相關的歌, 那首歌有時候還唱個一兩次, 好像有點在混時間.

我覺得是言重了. 用不用道具講故事是個人風格, 或許老師也覺得這個年紀已經不需要帶小動物手套念小動物歌謠了. 至於唱唱跳跳, 我暑假其實有去問過老師 (第一次上課發現沒有唱唱跳跳), 老師說, 跟年紀有關, 這個年紀主要是給他們跟主題有關的歌, 比較focus在內容, 所以就不會用道具(綵帶, 鈴鐺, 旗子等), 不過她也會看小朋友的反應做調整. 我觀察她後來唱的歌, 果然都是帶小孩玩"內容"比較多, 比如說space那一週, 就帶小朋友唱九大行星歌. ocean那一週, 就唱slippery fish, 還問小孩子接下來是要被什麼魚吃掉, 雖然是teacher-fronted的帶動唱, 可是小朋友可是歌曲內容的主要provider呢! 至於重複唱是不是在混時間, 當然不是, 有新的information給小孩子, 如果沒經過repetition小孩怎麼記得住? 那個行星歌, 老師帶唱了兩次, 下一週又複習了兩次, 我看幾個男生朗朗上口, 媽媽我呢, 連什麼星是什麼星都還搞不清楚. 果然小孩子的學習力還是比較驚人.

另外, 兩次的free choice time, 都常會看到老師走到craft table跟小孩講話, 不是幫他們做, 是問他們你做的是什麼? 你要用什麼顏色? (你的backpack)裡面要放什麼? (你的火箭)怎麼飛? 要飛到哪裡? 所以這是一個family spaceship? 我覺得老師透過問答在幫小孩子把他們的作品具像化, 給他們作品一個目的!  

點心時間老師也會拿著自己的點心, 再拿張紙拿隻筆, 和小朋友們坐在一起, 然後又開始聊天. 要小朋友吃什麼? 喜歡吃什麼? 什麼顏色的? 好吃嗎? 然後煞有介事地寫下來. 因為這班有太多跟姊姊一樣英文不靈光的小朋友, 所以, 對小朋友來說, 這樣簡單的對話是很好的語言練習. 而且可以跟老師一起吃點心也很棒不是嗎?    

有一週的主題是昆蟲, 那天craft就做了個望遠鏡, circle time的時候, 老師帶大家討論可以用望遠鏡看什麼, 去戶外會看到什麼, 再講講昆蟲有哪些. circle time結束後, 她就帶著小朋友到外面草地去, 先用望遠鏡看看遠處, 然後就跟小朋友趴在草地上一起找蟲觀察蟲. 我看到這一幕, 覺得很感動, 你有多少時候可以看到一個老師趴在地上陪小朋友一起學習? 可是她就是這樣的一個老師.

除了這些個人特色以外, 我覺得她給小朋友準備的craft也都是很棒的. 不是只有像小班那樣的黏一黏畫一畫貼一貼, 通常就是很平面的東西. 她讓小朋友做可以背的背包, 可以看的望遠鏡, 拿石頭給小朋友做立體的有重量的可以捧在手上的海洋生物, 給小朋友小木頭自己去build他們的火箭(姊姊不知道什麼是火箭, 所以她蓋房子), 還拿螢光顏料給小朋友塗石頭, 然後把石頭放在桌子底下, 上面蓋塊布, 讓小朋友進去欣賞發光的星星.

Craft+circle time的內容+其他的活動, 每週都是一個很solid的lesson plan. 姊姊這個暑假每天都好快樂, 如果可以, 我多想讓姊姊一直待在她的班啊!

當然, 我不知道為什麼在我眼底這麼棒的一個老師一堂課, 到了別的媽媽眼裡卻全都變了調. 或許是大家評斷的標準不一樣吧! 就好像之前那班那個circle time routine都一模一樣的老師, 我也覺得她不錯, 但別的媽媽就覺得她okay而已.


老師帶唱slippery fish, 姊姊又坐著面對同學, 自己在神游外太空, 偶而隨便跟著比畫兩下. 可是很奇怪, 暑假課程結束後, 姊姊倒是常常自己想著想著就唱起這首歌, 還會比動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mykid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